简单介绍
责任链模式(Chain of Responsibility):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同一个请求,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。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,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,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。
举个🌰
一节课堂,有课前、课中和课后,不同老师、不同地点或者不同时间,课堂的内容和实际都有所不同,如果在一个service中写业务逻辑,代码可读性会比较差,别人维护也麻烦,所以使用责任链模式,将每一步分开维护,大概流程如下:
- 编写课程前、中、后的执行逻辑和回滚逻辑
- 一个业务结束后,调用下一个业务的执行逻辑
- 一个业务失败后,调用上一个业务的回滚逻辑
PS:左边的课程和规则是一个整体,责任链真正处理的流程是右边的逻辑。
实现代码
这个例子还用到了工厂方法和单例方法,以及与Spring整合了,各位看官在实际使用中,要根据自身情况,适当的修改。
抽象RuleHandler
1 | /** |
第一个Handler
1 |
|
由于第二个与第一个处理一样,就不贴出来了
第三个Handler
1 |
|
工厂整合类
1 | /** |
执行效果
可以看到,通过factory.getInstance().doHandle(experiment, rule)
,责任链会根据设定的顺序进行执行,每个业务操作都进行分开了,代码也更加整洁,维护性也更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