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篇文章中,深入分析和学习了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
,主体是 BeanFactory
的后处理器,这次来学习主体是 Bean
的后处理器:BeanPostProcessor
。
定义:它也是 Spring
对外提供的接口,用来给用户扩展自定义的功能。执行的时机在 bean
实例化阶段前后
本篇思路:
BeanPostProcessor
定义- 如何使用
- 代码实现分析
- 介绍剩余的扩展功能
前言
与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
不同的是,BeanFactoryPostProcessor
的注册和执行都在同一个方法内,而 BeanPostProcessor
分开两个方法,分为注册和调用两个步骤。
常规的 BeanFactory
中是没有实现后处理器的自动注册,所以在调用的时候没有进行手动注册是无法使用的,但在 ApplicationContext
中添加了自动注册功能(在这个 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
方法中),最后在 bean
实例化时执行 BeanPostProcessor
对应的方法。
本次主要介绍 BeanPostProcessor
,同时也会将剩下的 context
扩展功能一起学习~
BeanPostProcessor
经过上一篇文章的学习,应该对 bean
的后处理理解起来更顺利,下面直奔主题,来看下它是如何使用和结合源码分析
如何使用
新建一个 bean 后处理器
这个后处理器需要引用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
接口(实际继承自 BeanPostProcessor
),然后重载以下两个方法:
1 | public class CarBeanPostProcessor implements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{ |
在配置文件中注册 bean-post-processor.xml
在配置文件配置我们写的自定义后处理器和两个普通 bean
,用来测试打印时间和顺序
1 |
|
启动代码和打印结果
1 | public class CarBeanPostProcessorBootstrap { |
输出:
1 | Bean name : car, before Initialization, time : 1560772863996 |
从输出接口看出,打印顺序是先框架内部,再到应用层,框架内部中,在顺序实例化每个 bean
时,前面也提到执行时机:先执行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
方法,然后实例化 bean
后,执行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
。
所以我们重载的两个接口按照前后顺序打印出来了~
注册 BeanPostProcessor
上面介绍了使用例子,应该不难理解,接着来看下源码注册的方法:
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support.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#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
实际委托给了 PostProcessorRegistrationDelegate.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(beanFactory, this);
1 | public static void registerBeanPostProcessors( |
跟之前的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
处理是不是很相似,也是进行分类,将带有权重顺序、顺序和普通 BeanPostProcessor
添加到对应的列表后,然后排序,统一注册到 beanPostProcessors
列表末尾。
将 BeanPostProcessor
与之前的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
进行对比后发现,少了硬编码注册的代码,只处理了配置文件方式的注册 bean
。通过书中阐释,对少了硬编码的处理有些理解:
对于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的处理,在一个方法内实现了注册和实现,所以需要载入配置中的定义,并进行激活;而对于 BeanPostProcessor 并不需要马上调用,硬编码的方式实现的功能是将后处理器提取并调用,对于 BeanPostProcessor,注册阶段不需要调用,所以没有考虑处理硬编码,在这里只需要将配置文件的 BeanPostProcessor 提取出来并注册进入 beanFactory 就可以了。
而且我在测试过程,想在应用代码中进行硬编码注册,发现由于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
最后一个方法是实例化非延迟加载的 bean
,在上下文创建好时,BeanPostProcessor
就已经执行完成了,于是硬编码注册的后处理器无法执行,只能通过设定延迟加载或者在配置文件配置中进行注册,或者其它 BeanFactory 能支持硬编码。
剩下顺序 Order
类型的后处理器注册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
类似就不重复多讲解了,这段代码的逻辑挺清晰的~
小结
结束两个扩展功能,BeanFactoryPostProcessor
和 BeanPostProcessor
的学习使用后,还有其它的扩展功能没学习到,在一开始基础机构篇就提到剩下的方法:
这这些扩展功能中,个人感觉事件传播器、监听器和发送广播事件这三个会用得比较多,所以下面的内容会花比较大篇幅讲这三个扩展。
初始化消息资源
根据书中的内容介绍,这个消息资源 messageSource
是跟 Spring
国际化相关。
例如中美之间的中英文差别,在不同地区显示不同的资源。对于有国际化需求的系统,要为每种提供一套相应的资源文件,并以规范化命名的形式保存在特定的目录中,由系统自动根据客户端的语言或者配置选择合适的资源文件。
举个🌰:
定义了两个资源文件,简单配置如下
- 中文地区: test=测试
- 英文地区: test=test
所以可以通过 Applicationcontext.getMessage()
方法访问国际化信息,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取对应的数据。
由于个人感觉这种配置相关的,可以通过 profile
切换来实现,所以没有去细看和使用,具体实现和使用请感兴趣的同学们深入了解吧。
事件监听
事件传播器的使用很像我们设计模式中的观察者模式,被观察者变动后通知观察者进行相应的逻辑处理。
在了解 Spring
如何初始化事件传播器之前,来看下 Spring
监听的简单用法。
定义监听事件 Event
新建一个类,继承于 ApplicationEvent
,并且需要在构造方法中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supre(source)
:
1 | public class CarEvent extends ApplicationEvent { |
定义监听器 Listener
新建一个类,引用 ApplicationListener
接口,然后重载 onApplicationEvent
方法:
1 | public class CarEventListener implements ApplicationListener { |
由于 Spring
的消息监听器不像 kafka
等主流 MQ
可以指定发送队列或者监听主题,只要发送消息后,所有注册的监听器都会收到消息进行处理,所以这边加了一个判断,如果是我业务上需要的消息,才会进行处理。
配置文件
1 | <bean id="testListener" class="context.event.CarEventListener"/> |
将刚才写的监听器注册到 Spring
容器中
测试代码
1 | public class EventBootstrap { |
由于在配置文件中注册了监听器,然后在启动代码汇总初始化了监听事件,最终通过 context
发送消息,发现输出结果与预想的一致。
这种观察者模式实现很经典,使用起来也很简单,下面来结合源码分析一下 Spring
是如何实现消息监听的功能。
消息监听代码分析
从源码中分析,发现主要是下面三个步骤:
初始化 ApplicationEvenMulticaster
1 | protected void init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() { |
广播器的作用是用来广播消息,在默认的广播器 Simple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
类中发现了这个方法 multicastEvent
:
1 | public void multicastEvent(final ApplicationEvent event, @Nullable ResolvableType eventType) { |
可以看到,在广播事件时,会遍历所有注册的监听器进行调用 invokeListener
方法,底层调用的是监听器重载的 listener.onApplicationEvent(event)
,所以再次强调一次,如果使用 Spring
自带的事件监听,请在业务处理方判断事件来源,避免处理错误。
注册监听器
在上一步中,已经初始化好了广播器,所以下一步来看下,监听器的注册流程,入口方法如下:
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support.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#registerListeners
1 | protected void registerListeners() { |
这一个方法代码不多,也没啥嵌套功能,按照注释顺序将流程梳理了一遍,将我们注册的监听器加入到 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
列表中,等待之后调用。
publishEvent
广播器和监听器都准备好了,剩下的就是发送事件,通知监听器做相应的处理:
org.springframework.context.support.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#publishEvent(java.lang.Object, org.springframework.core.ResolvableType)
核心是这行代码:
1 | getApplicationEventMulticaster().multicastEvent(applicationEvent, eventType); |
通过获取事件广播器,调用 multicastEvent
方法,进行广播事件,这一步前面也介绍过了,不再细说。
总结
这次学习,省略了书中的一些内容,有关属性编辑器、SPEL
语言和初始化非延迟加载等内容,请感兴趣的同学继续深入了解~
我们也能从 Spring
提供的这些扩展功能中学习到,通过预留后处理器,可以在 bean
实例化之前修改配置信息,或者做其他的自定义操作;通过广播事件,定义事件和监听器,在监听器中实现业务逻辑,由于不是直接调用监听器,而是通过事件广播器进行中转,达到了代码解耦的效果。
所以在之后的代码设计和编写中,在整体设计上,有必要的话,考虑在更高的抽象层要预留扩展功能,然后让子类重载或者实现,实现扩展的功能。
由于个人技术有限,如果有理解不到位或者错误的地方,请留下评论,我会根据朋友们的建议进行修正
代码和注释都在里面,小伙伴们可以下载我上传的代码,亲测可运行~
Gitee 地址:https://gitee.com/vip-augus/spring-analysis-note.git
Github 地址:https://github.com/Vip-Augus/spring-analysis-note
传送门:
参考资料
- Spring 源码深度解析 / 郝佳编著. – 北京 : 人民邮电出版社